EN  
地震处理 综合研究 地球化学 数字岩石 钻井跟踪 产品代理 自主研发 经典案例

四川盆地某区茅口组岩溶缝洞储层预测技术方法攻关研究

该项目为中石化勘探分公司委托项目,其目的是利用区内及邻区钻探成果,结合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开展茅口组岩溶缝洞储层预测技术方法攻关研究,明确茅口组岩溶缝洞储层的勘探潜力及勘探目标,为该区勘探部署奠定基础。

通过本项目的攻关研究,针对岩溶缝洞储层薄,特征不明显的特点,形成了系统的、叠前叠后相结合的岩溶缝洞储层预测技术方法流程,技术流程及关键技术方法如下图所示,包括1项重要基础处理:叠前道集优化处理;4个关键技术环节:古地貌-微古地貌分析,基于古地貌的岩溶预测,叠后岩溶预测,叠前岩溶预测;3项配套技术:叠前梯度DSER相似体,形态结构分析技术,模型道差异体预测技术。


图2-1 岩溶缝洞储层预测技术关键技术流程

主要创新成果:

1、构造解析、叠前叠后属性相结合的古地貌分析。

属性与古断裂、张性裂缝带发育分布相结合,认为古构造、古断裂特征比较符合右行走滑应力体系下的构造特征。在这一右旋走滑扭应力场背景下,发育三组构造痕迹:①北西西走向的走滑断裂,包括已识别的和未识别的走滑断裂或扭动;②北东走向的逆断层;③北北西走向的张裂缝带以及向斜带。这些构造现象必然控制或影响古地貌形态,以及岩溶缝洞体系的分布。分析TP2最大波峰振幅,地震振幅有东西向成带展布特征,成带特征远大于走滑断裂延伸长度。

走滑断层的存在的地貌上一般有明显表现,右上图比较典型的走滑断层控制的地貌,走滑断层发育与走滑断面匹配的裂陷带、侧向挤压隆升带等地貌特征。在本研究工区,走滑断层对地貌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工区南部走滑断裂带,茅口组底拉平的地震剖面上,有明显的地貌高带,地震属性上有明显的弱振幅条带,北侧有东西向展布的振幅高值带,显然,地貌高低与走滑断层密切相关。

栗子三维区梯度相似体TP2沿层属性上,梯度相似体的规律性非常明显,规律性明显的边界,主要有以下四类:

 弧形规则边界,与残厚相关,为某期沉积期湖盆边界的可能性极大,为波浪改造后的光滑边岸。广西西塘湄江塞海湖为岩溶湖泊现今岸线就非常光滑。

 小型圆,为溶坑或陷落。

 内部满覆盖地区东西走向较为平直的边界,为走滑断层、或扭动变形形成的相似体边界。

 近南北向、北东向展布的边界为受断层影响的相似体边界。

根据弧形光滑边界,结合残厚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对可能反映古地貌高低的相似体边界进行相对高程解释叠前梯度属性变化复杂,与上下地层、岩溶、含油气性多种因素相关。通过梯度属性以及梯度相似体属性与地貌、岩溶的综合分析,叠前属性与古地貌及岩溶关系密切,在古高位置,叠后地震波峰尖灭,叠前梯度属性由负值变为正值,平面上边界特别光滑,似刀刻一般。

在古地表高程分析、微地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残厚法、印模法古地貌分析成果,将本区古地貌划分为:岩溶山地、岩溶残丘、岩溶斜坡、岩溶浅洼、岩溶洼地、张裂带五类地貌。工区内区域上处于岩溶斜坡,局部发育岩溶浅洼,南部可能发育局部岩溶洼地,大部地区具有高低带相间的特点。在上述古地貌背景下,栗子地区古水系复杂,水系受高带、残丘等地貌影响,水系具有多方向发育,向东南部汇聚的特点,因此,封闭浅洼发育带的南侧,极有可能发育自北向南的岩溶暗河。

2、叠前、叠后岩溶预测

本项目探索应用了模型道差异体分析技术,模型道差异体分析技术,分析的是每个样点与模型道的差异,其变化敏感,分辨率高,不受地震资料分辨率的约束,与曲率、相干分析等岩溶发育分析手段相比,可以进行半定量岩溶发育预测;同时进行波形聚类分析。

叠前岩溶预测:基于叠前梯度的叠前岩溶地震预测,主要检测岩溶发育段梯度特征与常规碳酸盐地震梯度特征上的差异,即P波为正、G为正这一特殊特征属性(常规地层P波为正、G为正),这一结论与塘28井、岩溶残丘的发育等信息吻合,并且高值带也是道间差异大的区带,与岩溶发育的非均值性特征吻合,预测结果的可靠程度不受上覆地层变化的影响,基于叠前梯度截距的属性为本项目研究的创新点。

上一案例:白云深水区岩石物理特征及天然气层地震判别技术研究 下一案例: